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國際礦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的影響,2013—2016 年我國探(采)礦權數、探(采)礦權登記面積、以及地質勘查投入和新發現礦產地持續減少。
2017 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生態保護政策、環境保護政策及其配套的地方管理政策,對礦產資源的勘查和開發具有很大的影響;其后出臺的生態保護區礦業權退出機制和礦業權出讓收益管理政策(35 號文)等行業政策,更是制約了地勘業和礦產資源開發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探(采)礦權數、探(采)礦權登記面積、以及地質勘查投入和新發現礦產地進一步大幅減少。探(采)礦權數量以非油氣礦產為主,占全國探礦權總數的九成多,其中,金屬礦產探礦權數量占全國總數的七成多,西部地區集中了一半以上的非油氣探(采)礦權。
探(采)礦權登記面積以油氣礦產為主,其登記面積約占全國的 70%。從國內情況看,近兩年主要礦種的登記探礦權數量的下降幅度和降速出現收窄變慢的趨勢。
據統計 2021 年全國新立探礦權個數和占用面積同比分別增長 50.6%和 25.0%;非油氣采礦權個數和占用面積同比分別增長 24.6%和 48.0%。
從不同資金來源以及主要礦產的地質勘查投資情況看,近年全國地勘投資基本見底,2021 年中國地質勘查投資額同比增長 7.5%,其中礦產勘查投資增長 4.1%, 2022 全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額將大概率繼續保持增長。
隨著《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管理暫行辦法》的修訂完善,從政策層面保障探礦權人的利益,提升國內地質勘查企業的投資信心,確保資源的有效供給。
在未來的 3 年,我國在能源礦產、戰略性礦產(特別是新材料新能源礦產,如鋰、鎳、銅、石墨等)、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基礎性勘查領域將增加勘查投入的力度,新立探礦權數將出現增長。但是,勘查投資的力度、新立礦權的增幅大小,仍主要看政策面的取向和支持的力度。
近年,全國探礦權數及登記面積逐年減少,2021 年全國探礦權數及登記面積分別比2016 年減少 63.1%和76.8%。從區域上看,東、中、西部地區探礦權數分別減少 71.4%、60.1%和61.6%;東、中、西部地區探礦權登記面積分別減少84.5%、69.3%和72.7%。
從各大礦產類別來看,2016 年以來探礦權數量和登記面積基本呈大幅下降趨勢,減少的幅度多在50%以上。
非油氣能源礦產探礦權數及登記面積分別減少 41.5%和 66.1%;金屬礦產分別減少67.4%和 80.8%;非金屬礦產分別減少50.7%和69.1%;水氣礦產分別減少 24.4%和66.7%。
近年,全國非油氣礦產采礦權數量和登記面積逐年減少,2021 年全國采礦權數量和面積比 2016 年分別減少51.8%和14.9%。
從區域上看,東、中、西部地區采礦權數量比2016 年分別減少 54.0%、54.5%和50.2%,但2022年減幅開始收窄;登記面積(不含部發證,下同)分別減少 36.0%、3.4%和14.5%,2020年以來東、中、西部地區的采礦權登記面積是在緩慢的回升,企穩跡象明顯。
從各大礦產類別情況看,非油氣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采礦權數分別減少50.0%、41.3%和 54.2%,其占比分別為 17.6%、14.4%和 66.4%。
非油氣能源礦產采礦權登記面積減少8.7%,減幅最小;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分別減少18.1%和 26.9%。
非油氣礦山數量持續減少,其中大中型礦山占比持續增長,礦產資源開發節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隨著國家礦業秩序治理整頓的不斷深入,加之產業政策的調整、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不斷加大、以及礦業市場不景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礦山數量持續下降,特別是小型礦山數量持續大幅減少,而大、中型礦山數總體呈增長的趨勢。
自 2016 年以來全國非油氣持證礦山數量從 77558 個持續減少至2021 年的41137個,降幅 47.0%;其中大中型礦山占比從13.6%持續增長至 49.7%。
礦石產量持續增長,礦產資源開發不斷由東向西轉移
2016 年以來,全國非油氣礦產原礦產量持續增長。2021 年全國非油氣持證礦山企業開采礦石總量(原礦量)106.73 億噸,同比增長8.5%,比2016年增長 40.4%。
從區域上看,與2016 年相比,中國西部地區礦石產量增長了 78.3%,中部地區增長33.2%,東部地區礦石產量減少0.1%。近年來,受市場的影響、資源接替的需要、產業政策的調整和環境壓力等,中國礦產資源開發和礦石產量的變化由東向西轉移。
分礦類看,非油氣能源礦產的產量比2016年增長了 41.6%,金屬礦產增長了30.6%,非金屬礦產增長了 42.1%。
(1)近年,我國非油氣礦產探礦權和采礦權數量、登記面積持續大幅減少,但減少幅度在 2020 和 2021 年明顯收窄趨緩,有企穩跡象。有的地區或礦種出現增長的積極態勢。
(2)我國非油氣礦產探礦權、采礦權和礦山個數在西部地區占比較高,其次是中部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東部地區可開發的礦產資源不斷減少,加之環保壓力加大,我國礦業開發程度和強度不斷向西轉移。
(3)2016 年以來,金屬礦產探礦權數和登記面積減少的幅度最大,其次是非金屬礦產,再次為非油氣能源礦產。
(4)2016 年以來,我國非油氣礦產的開發利用表現為“兩降,四升”的特點,即礦山個數、從業人員持續下降;礦石產量、工業總產值、礦產品銷售收入和利潤不斷上升,礦產資源開發節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
(5)能源和建材非金屬礦產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一直以來,能源和建材非金屬礦產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我國礦業開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者占據的礦山數、從業人員數、設計采礦能力、礦石產量、工業總產值、礦產品銷售收入、礦山企業利潤,均達到全國的八成左右。